重庆兴晟玻璃索桥设施有限公司

CHONGQINGXINGSHENGBOLISUOQIAOSHESHIYOUXIANGONGSI
匠心筑桥    精益求精

新闻动态 NEWSDYNAMIC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索桥计算方法的发展

索桥计算方法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1683

u=3566878335,4071599380&fm=27&gp=0.jpg


        悬索桥又名吊桥,它是一种古老的桥梁结构形式,也是目前大跨度桥梁的主要结构型式之一。悬索桥主要是由缆索、吊杆、加劲梁、主塔、锚碇等构成。从结构形式上看,吊桥是一种由索和梁所构成的组合体系,在受力本质上它是一种以柔性索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悬挂结构。吊桥随着跨度的增大,柔性加大,在荷载作用下会呈现出较强的非线性,所以吊桥宜采用非线性方法来进行结构分析。


        考虑吊桥非线性因素的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挠度理论和有限位移理论。挠度理论考虑 了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的主要因素,可用比较简便的数值方法来分析,又有影响线可资利用,故很适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的结构设计计算。有限位移理论则全面地考虑了吊桥几何非线性因素,计算结果较挠度理论精确,但计算过程复杂,直接用于设计计算有诸多不便和困难。


        吊桥挠度理论是一种古典的悬索桥结构分析理论。这种理论主要考虑悬索和加劲梁变形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在中小跨度范围内其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具有较好的精度。悬索桥挠度理论主要分为多塔悬索桥挠度理论和自锚式悬索桥挠度理论。


        最初的悬索桥分析理论是弹性理论。弹性理论认为缆索完全柔性,缆索曲线形状及坐标取决于满跨均布荷载而不随外荷载的加载而变化,吊杆受力后也不伸长,加劲梁在无活载时处于无应力状态。弹性理论用普通结构力学方法即可求解,计算简便,至今仍在跨径小于200米的悬索桥设计中应用。但弹性理论假定缆索形状在加载前后不发生变化,显然与悬索桥的可挠性不符,因此发展出计入变形影响的悬索桥挠度理论。


        古典的挠度理论称为“膜理论”。它是将悬索桥的全部近视看成是一种连续的不变形的膜,当缆索产生挠度时,加劲梁也随之产生相同的挠度。由于根据作用于缆索单元上吊杆力与缆索拉力的垂直分力平衡以及作用于加劲梁单元上的外荷载及吊杆力与加劲梁弹性抗力平衡的条件建立力的平衡微分方程而求解。挠度理论和弹性理论的最大区别是摒弃了弹性理论中关于缆索形状不因外荷载介入而改变的假设,相应建立缆索在恒载下取得平衡的几何形状将因外荷载介入而改变及同时计入缆索因外荷载所增索力引起的伸长量的假设,极大的接近悬索桥主索的实际工作状态,对悬索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悬索桥的挠度理论也是一种非线性的分析方法,至今仍不失为分析悬索桥的较简单实用的手段。但挠度理论在基本假设中忽略了吊杆的变位影响及加劲梁的剪切变形影响等,使分析结果的精度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方法、计算手段的发展,悬索桥的计算理论也发展到将悬索桥作为大位移构架来分析的有限位移理论。有限位移理论将整个悬索桥包括缆索、吊杆、索塔、加劲梁全部考虑在内,分析时可以将各种二次影响包括进去,从而使悬索桥的分析精度达到新的水平。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



玻璃桥栈道
×
联系电话:18908399288